基層審計機關班子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
服務科學發展,發揮“審計免疫”功能,關鍵在人才,審計事業的發展關鍵在基層。因此,基層審計機關班子隊伍建設至關重要。目前縣級審計機關班子隊伍建設情況如?帶著這個問題,我們利用了半個月時間對懷化市13個縣(市、區)審計局班子隊伍情況進行了調研,調研中感到縣(市、區)審計局班子隊伍存在一些問題,需要引起各級黨委、政府的高度重視。
一是雙重管理流于形式!吨腥A人民共和國審計法》第十五條第三款規定:“地方各級審計機關負責人的任免,應當事先征求上一級審計機關的意見”!吨腥A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》第十二條規定:“地方各級審計機關正職和副職負責人的任免,應當事先征求上一級審計機關的意見”。國務院20xx年8月下發的《關于審計署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》中重申和強調:“地方各級審計機關領導干部的管理,實行雙重領導、以地方黨委為主的體制。省級黨委在任免、調動、獎懲省級審計機關負責人時,應事先征求審計署的意見。審計署要協助省級黨委加強對省級審計機關領導班子的考察了解,經常反映情況,主動提出領導班子配備、調整的建議”。
《關于干部雙重管理工作若干問題的通知》(中組通字[1991]35號)文件也有規定。中共懷化市委組織部、懷化市審計局《關于切實加強縣(市、區)審計機關領導干部管理工作的通知》提出了相應要求。但從我們調查的情況看,13個縣(市、區)審計局5年來調整了僅60余名班子成員,嚴格按照干部雙重管理工作若干規定執行的23名,占38%,有62%的班子成員調整沒有事先征求上一級審計機關的意見,雙重管理流于形式;在嚴格按照干部雙重管理工作若干規定執行的23名領導中,其中有一個縣的2名人員已經被縣委組織部談話任免了,事后,在上級審計機關的過問下,這名組織部長說不知審計有雙重管理委規定才補報手續。
二是班子成員結構不合理,年齡偏大。13個縣(市、區)審計局班子平均年齡44歲,30歲以下只有1名,年齡最大的54歲,大部分縣級審計機關班子隊伍年齡老化且出現斷層。像這種不合理的人才隊伍結構,沒有形成合理梯隊的現象,長期下去人才隊伍將出現青黃不接的狀況,將影響審計事業的可持續發展。
三是班子成員專業知識比較單一,缺乏“一專多能”的復合型人才。班子成員文化程度雖然都是大專以上,大部分成員第一學歷為本科的不到10%,大部分都是第二學歷。班子成員中專業亦參差不齊,與審計有關的不足30%,絕大多數所學專業與審計無關,會計、審計,金融、法律、計算機專業人才很少。原因是審計機關內部人員提拔交流較少,造成“一專多能”的復合型人才的成長和培養受到限制,導致各審計機關普遍缺乏“一專多能”的復合型人才。
四是班子成員進入大多是政策性安置,不懂業務的成員居多。表面上,審計機關班子成員力量在加強,但真正是科班出身的少之又少,調整的人員多是政策性安置或照顧性“養老”進來的,多數是不懂業務。而審計機關內部懂業務的提拔任領導的少之又少,交流出去的也少,造成審計機關內部沒有活力。
五是“超編缺員”現象嚴重?h級審計機關班子大多存在超編,而且部分縣級審計機關超編率達到25%,造成實際從事審計工作的業務人員減少。這就制約了審計工作的有序進行和審計質量無法得到保證。例如某縣審計局現有人員15人,局領導8名(正局長1名,副職7名),加上司機和辦公室人員2人,真正從事審計工作的才5人,領導職務人員占的比例過大,造成“官多兵少”現象,審計任務重與審計資源缺乏之間的矛盾相當突出。
針對上述情況,為了加強基層審計機關班子隊伍建設,我們建議:
一是盡快出臺新的干部雙重管理工作的辦法。過去出臺的《關于干部雙重管理工作若干問題的通知》操作性不強,上級審計機關根本管不了,縣(市、區)黨委不重視,且已過時。審計署應與中組部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、國家公務員局出臺新的干部雙重管理工作的辦法,使雙重管理規定落實到實處。
二是嚴格考察考核。建立公開、平等、競爭、擇優的選人用人機制,從根本上改變目前審計班子隊伍與審計事業發展不相適應的局面,嚴把“進人關”,對擬調整的班子成員,必須由上級審計機關組織統一考察考核,在考察合格的基礎上,由審計機關批復縣(市、區)委任免。
三是加大對審計班子成員培養力度,提高業務素質。對于新進班子成員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多層次、多渠道、多方式的教育培訓,加大培訓力度,采取送出去、請進來的辦法進行培訓,使他們盡快了解審計、熟悉審計、領導審計,從外行變內行,在審計實踐中鍛煉成長。要積極鼓勵班子人員參加會計師、審計師、注冊會計師等各種考試。通過培訓和學習,大力提高班子成員的業務水平和審計能力。
《基層審計機關班子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》出自:百味書屋
鏈接地址:http://www.qxswkj.com.cn/news/187354.html
轉載請保留,謝謝!